高考升学的重要途径-强基计划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追捧,因为降分幅度可达30分。那高考要想走强基计划,在高中选科阶段,尤其是新高考省份,要做哪些准备呢?
一、2021强基总结——录取完成度高,红利凸显
在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结束及报名阶段,自主选拔在线对2021年强基报考趋势做了政策调整及报考趋势上的几点预测,让我们来看看,是否一一应验?
1、招录政策调整,刺激报考热度上涨
2021年强基计划政策有调整,但整体稳定变化不大。
①高校入围比例整体扩大,从2020年的3-4倍为主,放大到大多数高校5-6倍入围。
②高校新增高考后出分前考试确认环节,且签署诚信承诺书。
虽然广大考生家长期待的放开限报、增加学科竞赛优势等没有如愿,但政策调整让更多考生有机会入围校测,很大程度刺激了考生报考的积极性,加上强基首年“红利”刺激,2021年强基报考人次再次上涨,达到160万+。
2、招生计划稳定、录取完成率高
强基计划2021年整体招生计划与2020年持平;但分省投放招生计划调整,整体来看向本校优质生源地倾斜。如2021年山东强基招生计划352人增加16人,浙江375人增加21人。
根据各省、高校官方数据,2021年高校强基计划没有出现大规模缺额情况,整体录取完成率高。四川大学2021强基录取179人,招生计划180人;南开大学录取149人,招生计划150人;录取完成率均达到99%以上。
分析原因:一方面,考生家长对强基的认识更理性;另一方面,有了第一年招录数据参考,今年考生更有据可依,报考更加合理;最后,考前确认过滤掉大部分强基抱有投机心理的人群,更多喜欢基础学科的考生走到校测获得录取机会。
3、入围分数线下降,优势进一步扩大
2020年强基入围分数线对比统招普遍低10分左右,2021年这一优势扩大到10-30分左右。甚至多院校出现断档,如西安交大哲学在山东入围仅531分,对比统招低102分,位次相差8.5万!
4、校测延续2020风格,略有升级
2021强基计划校测仍以笔试、面试为主,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材料。2021年有14所高校仅考面试,需要笔试高校中,清华、北师大、厦大等校采用机考。
强基校测延续2020年难度及风格,笔试难度在自招与复赛难度之间,清北等顶尖校接近竞赛复赛难度,尤其是2021清北数学已达复赛难度。
面试综合考察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创新,问题多围绕专业展开,时事热点也是热门话题。
5、清北政策
2021年,清华、北大强基分数线较2020年也有下降。整体来看,清华降幅在10-25分之间,北大在10分以内,北大入围分数线高于清华3-8分左右。
清华、北大强基面向的都是各省拔尖的一批考生,在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表现优秀的考生仍有很大优势,意向清北的考生重点关注相关机会。
二、2022强基趋势预测——稳步推进,加深大中衔接
1、政策稳定不会有大变动
接下来,政策是否会进一步调整,破格是否调整?竞赛生是否有更多政策倾斜?还未可知。
但2021年强基录取相对圆满,2022政策大概率区域稳定,大幅度调整可能性不大。2021年政策及报考数据对2022届有极大参考价值,但也需警惕大小年现象。
2、多元路径清晰,强基报考依旧大热
高校多元化升学路径更清晰,重点高校选拔逐渐向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多元录取倾斜。随着家长规划理念加强,以及2021年强基录取情况,预测2022年强基报考热度会进一步上升。
3、校测风格延续,仍是角逐主战场
高校强基选拔考核笔试、面试依然是主流模式,顶尖名校校测竞争激烈,中高层次高校可能加大考核难度。
4、深入大中衔接培养
强基计划实施以来,以清华、北大、复旦等校为代表的大中衔接人才培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效果。未来可能更多高校推进大中衔接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新格局。
三、低年级备考建议——重视规划,提前准备
不管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对未来有清晰的学业规划。高中选科或新高考选科时,就要将自己的大学志向,专业志向,甚至职业志向,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此有两条建议:
(1)高中低年级考生需要深入新高考选科各个组合的优劣势,基于自我认知及未来就业意向,在综合考虑个人优势及高校政策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2)高三年级的家长和考生,更需全面了解和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多元升学路径要求,提前做好应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