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理论中细分出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对学前艺术教育有更深的认识,社会的普通看法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里要包含艺术教育,孩子要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指立bai足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du校和幼zhi儿师范学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dao的教学实际,以幼儿教师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知识技能为核心,面向学前教育实践,建构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组织与评价、活动设计与指导(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
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理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理论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①审美性。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对幼儿施加整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通过审美感染的过程来达成完美人格塑造的。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通过“审美感动”的过程来达到的。
②游戏性。6岁以前的幼儿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游戏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区别是,游戏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更加强调所有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③综合性。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理论认为: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幼儿自由进入音乐天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幼儿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形式上的综合性,即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综合一体;过程上的综合性,即创作、表演、欣赏综合一体;目的上的综合性,即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
④整体性。现代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发现,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科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地、形象地、整体地把握对象,而科学活动则主要是理智地、抽象地、分析地把握对象。幼儿更多地是使用情感的、形象的、整体的方法认识和体验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理智的、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和体验方式,在学前晚期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无论从幼儿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都需要使幼儿能够直接面对有情感、有形象的音乐舞蹈艺术作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直接欣赏或表演音乐舞蹈艺术作品本身,而不是让他们更多地去面对种种孤立的节奏、音程、技巧或练习曲之类的学习材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理论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
任何教育行为都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通过对教育过程进行计划从而对教育受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受体的思想以及行为等,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同其他类科目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性,但音乐教学也存在着其特殊性,儿童音乐教学并不是一项单纯技能与知识传授的教学,它是一项需要将音乐特殊性与儿童发展通相结合的教育工作。只有将二者互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价值。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价值
一方面,音乐教学有益学前儿童大脑发展。现代科学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两部分,左半脑主要负责语言学习以及数学理解等行为。右半脑负责音乐以及思维活动等行为。虽然人们的大脑两部分各自负责不同行为,但二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的活动是受到两部分共同控制。学前儿童是大脑发育最为快速的一个时期,在此时期,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以及训练才能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大脑的活动状态。音乐教学作为一项充满活动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大脑的活动机会,进一步促进学前儿童大脑的发展。
另一方面,音乐教学有益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通常是通过听觉与身体之间的互动完成。在伴随着优美音乐的活动下,学前儿童通过互动、表演等方式进一步促进身体各项器官的锻炼,并提高学前儿童的神经反应速度以及协调性,增加学前儿童的肺活量。即使不通过表演,而只是以单纯的歌唱方式进行教学,也能对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以及呼吸系统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另外,音乐教学有益于学前儿童的情绪稳定。学前儿童通过参与到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往往充满互动性,这是对儿童好动性的一种满足,从而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
2 音乐教学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价值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好的歌曲往往也是一首出色的诗歌,学前儿童不但学会了一首歌曲,同时也掌握其中的旋律以及歌词。不仅促进学前儿童掌握更多音乐词汇,同时也扩充了学前儿童词汇的积累,进一步提升学前儿童对其他词汇的理解以及应用。
音乐教学也是促进学前儿童提升听辨能力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们发音正确、吐字清晰,那么也是对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音乐也有着节奏的快慢、音调的变化等因素,音乐教学也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识别节奏以及音调的变化,从而起到提高学前儿童口语能力的效果。
3 音乐教学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价值
情感是指人的社会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体验,情感是随着人的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培养情感是教育工作的一项任务。学前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丰富情感的音乐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学,不但能有效构建学前儿童的情感,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儿童认识情感。一首好的歌曲,一曲优美的音乐,都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另外,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同歌曲所带来的情感也不同,这也是对学前儿童情感世界的一种丰富。
4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价值
所谓意志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目标的前提下,对自己行为进行心理调节的一种过程。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而音乐教学对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同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学时一项充满实践的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播放一首学前儿童喜欢的音乐时,那么学前儿童就会通过行动来寻找音乐所在点。如果当教师终止音乐的播放时,那么儿童会采用痛哭的方式进行抗议。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看成在音乐教学中学前儿童的一种随意行动,也可以看成是儿童意志的萌芽。随着儿童对音乐的不断学习,无论是对歌曲的演唱技巧,还是对歌曲韵律以及兖州乐器的学习,都是儿童充满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行为。尤其是学前儿童在学习相对较难而又自己喜欢的音乐时,没有一定的坚持不懈精神是无法达到目的。另外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教学通常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儿童往往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跟随教师的音乐节拍,并且也会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这些无不说明,儿童音乐教学是培养儿童意志的有效方式。
5音乐教学对学前儿童秩序感发展的价值
音乐教学工作是一项具有秩序性的工作,音乐教学要求参与者与教师要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还要求音乐教学参与者正确认识到自身所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秩序主要表现在:明确音乐教学的常规活动;对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作品、参与者、使用道具以及相应设备负责;对音乐教学场地负责等。如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如果学前儿童不遵守教学规则,那么就会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教学质量。例如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丢手绢》是一个基础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一定数量的学前儿童根据音乐节拍以及指令做出相应游戏动作。如果儿童不根据规则进行游戏或者盲目的抢占位置,那么就会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进行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使音乐教学失去趣味性。这些违反音乐教学规则的活动也就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同时音乐教学充满趣味的形式会使学前儿童去接受音乐教学中的各项规则和要求,学前儿童因此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也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醒其他儿童遵守规则,进而使学前儿童矫正自己对秩序的认识,从而培养正确的秩序习惯。虽然在学前时期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将学前儿童都培养成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人,但是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能有效提高学前儿童的各项素质,培养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为学前儿童将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6 音乐教学对学前儿童自信心发展的价值
由于受到家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前儿童总是对自己产生怀疑,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总是完成不了任何事。这时通过运用体验成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前儿童自信心也就变得越发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是一项具有情感艺术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设立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气氛,将学前儿童荣誉到音乐中,从而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尝试行为。通过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前儿童的鼓励,例如当那些不自信儿童第一次唱出歌曲时,教师的一句鼓励语言、一个鼓励的延伸都是对学前儿童自信心的提升。这种鼓励方式很容易促使不自信儿童产生自信感,进而教师多找表演机会让儿童更多的进行表演,从而促进儿童的表现欲望。又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促使学前儿童的积极参与(例如领唱、指挥等方式),从而将那些胆怯、自卑的儿童通过这种方式在音乐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将他们变得更加勇敢自信,敢于在不同区域表现自我。
人的一生是充满坎坷与崎岖的一生、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有具有自信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勇敢的面对人生的挫折。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学前儿童体验成功,更能通过参与的方式提升学前儿童的自信心,促进学前儿童全面的人格成长。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理论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中,但把它细分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话,大家会更好地去了解它,帮自己的孩子做好学前的学习规划对长大后有很正面的影响。